香烟农,烟叶丰收,喜笑颜开
香烟农,即烟农,是指专门从事烟草种植的农民。他们通过种植烟草,为烟草行业提供原料,同时也为自身带来经济收益。近年来,随着烟草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,烟农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。
1. 传统烟农的挑战:
烟草种植技术先进、生产制造时间长、工作强度大,这些问题使得烟叶种植逐渐丧失对烟农的影响力。
一些烟农选择“弃烟种农作物”或“弃烟经商”,以寻求更高的经济效益。
2. 现代烟农的发展:
“香叶智农”一站式烟农服务平台在全省推广,有效解决了烟叶种植区域零散、烟农组织化程度不高、主栽品种烟叶质量管控难等问题,提升了烟农的政策获得率和产业效率。
宁都县通过“烟叶 N”模式,推行烟稻轮作,促进烟稻融合,指导烟农科学种植,协调土地流转,形成一田整年整租模式。
湖南省探索“烟叶 N”模式,转型升级为以烟为主的现代烟草农业种植体系,全省有3.2万户烟农实行烟稻轮作,占烟农总数的88%。
3. 烟农转型的案例:
刘成斌,一位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的烟农,通过政策支持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,实现了从传统烟农到新型职业烟农的转型,展示了现代烟农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。
4. 烟草农业的现代化:
文山烟区按照“政府主导、烟草扶持、烟农为主体、企业共建、积极稳妥、循序渐进”的原则,建成了29个烟区产业综合体,推动实现烟区产业兴旺、烟农持续增收。
总体来看,香烟农在中国经历了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农业的转变,通过政策支持、技术进步和产业融合,烟农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。你知道吗?在我国广西西林县那佐苗族乡,有一群人正忙得不亦乐乎,他们就是勤劳的香烟农。这片土地上,烟叶成了他们的“金叶子”,不仅铺就了致富路,还让他们的生活焕发出新的光彩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,看看他们是如何把一片片叶子变成“金叶子”的。
烟叶丰收,喜笑颜开
那佐苗族乡的烟农们,正迎来一年一度的烟叶采收、烘烤黄金时期。走进烟区,一片片长势良好的烟叶绿意盎然,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。烤房里,淡淡的香烟味弥漫开来,那是他们辛勤劳作的见证。
“今年烟叶长得真好,每亩大概能收入4500元,全年预计收入达40万元左右。”那佐烟农李春丰一边分类烟叶,一边兴奋地说。对于他来说,种植烤烟不仅是一种生计,更是照顾老人和小孩的最佳选择。
技术指导,保驾护航
为了让烟农们增收,西林县烟草专卖局(营销部)可是下了不少功夫。他们按照“党支部合作社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在全县范围内扩大烤烟产业。从育苗、移栽、大田管理、病虫害防治到采收、烘烤、出炉保管、分级,每个环节都有技术人员进行指导。
“选烟一定要按照烟草站的指导来选,这个或者那种黄的,太烂的烟草就不要了。”普满乡技术人员正在指导烟农科学编烟。烟农刘文学说:“乡里的干部、村里的干部,都很关心我们这些烟农户,天天来这里指导这些事情。”
合作社助力,共谋发展
在普满乡逸香烟农合作社,专业化烘烤服务队的作业流程、注意事项等内容一目了然。烟农们有的在科学精编,有的在下架烘烤成熟的烟叶,大家忙而不乱。烟农雷太圣高兴地告诉记者:“我已经烘烤了两房烟叶,来势不错,这离不开乡党委政府的精准帮扶。”
普满乡党委政府坚持心为烟农想、情为烟农系、利为烟农谋,按照领导包村、干部包组机制,以每200亩配备1名专业烘烤师的标准,深入一线帮扶解决烟农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。
粮烟协调发展,探索新模式
在普满粮烟现代农业产业园,孔祥统局长对我县粮烟协调发展工作表示充分肯定。他希望我县在项目协作、生产管理及产业综合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,探索产业循环发展、农田可持续利用新模式。
园区涵盖13个行政村、2.4万人,总面积76.14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2.1万亩,受益农户3000余户,2022年总产值21.58亿元。在这里,烟农们不仅种植烤烟,还发展水稻、水果、生猪养殖等多种产业,实现了多元化发展。
转变观念,拒绝烟草
在我国,吸烟人数众多,烟草种植面积也较大。据统计,我国烟民总数超3.2亿,居世界首位。为了健康和环境的保护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种植粮食,而非烟草。
“吸烟有害健康,让我们一起拒绝烟草,支持粮食产业的发展。”这是许多人的心声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,减少烟草种植,对粮食种植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。
在这片土地上,香烟农们用勤劳的双手,把一片片叶子变成了“金叶子”,铺就了致富路。他们用自己的努力,让生活焕发出新的光彩。让我们为他们点赞,也为他们的未来祝福!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烟选网,2024年香烟价格表 ,香烟排行榜, 香烟品牌大全,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